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青少年的保护和预防犯罪跨入新阶段。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综合性法律,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完善多项规定,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的涉未成年人侵害问题,包括监护人监护不力、学生欺凌、性侵害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问题。
原来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四大保护,也就是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这次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增加了两章,也就是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进一步强化了法律责任,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了发现未成年人权益受侵害时强制报告制度,以及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从业人员的准入资格制度,这两个制度将为预防未成年人受侵害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未成年人受到伤害的一个重要的制度。
学校应建立学生欺凌及校园性侵等防控制度
近年来,校园安全和学生欺凌问题频发,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首次对学生欺凌进行了定义,并明确规定了学校在学生欺凌及校园性侵的防控与处置机制。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
学校对学生欺凌行为应当立即制止,通知实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与欺凌行为的认定和处理;对相关未成年学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教育和引导;对相关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给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
对实施欺凌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当根据欺凌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依法加强管教。对严重的欺凌行为,学校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了网络保护专章。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明确规定: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
法研堂认为,学校要建立防治未成年人受到性侵等伤害的制度,其次学校发现这样的案件以后,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学校要开展青少年相适应普法宣传和性宣传教育。同时,还需要凝聚各方力量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形成未成年人保护的大安全格局。目的是提高未成年人自身防护的能力,关爱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