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要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同时,《通知》明确提出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让作业回归到学校育人环节中来。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目前,个别地方和学校仍存在作业功能异化、数量过多、质量不高、育人功能发挥不够等问题。《通知》针对上述问题,立足于切实发挥好作业的育人功能和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提出要求。
《通知》要求,提高作业质量。一是体现基础性。确保作业难度不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校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二是提高针对性。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三是注重发展性。鼓励教师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切实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法研堂认为,从《通知》来看,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就是导向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一点从创新作业类型的方式上就可以看出。它不但指出作业有书面作业,而且还包括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的作业,另外要探索跨学科的综合性作业。充分体现“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些都体现了对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体现教学改革的方向。
如何更好地把作业管理的要求落下去,切实收到减负增质的成效,一是校内校外要协同、二是学校家庭协同、三是行政教研协同。学校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校本教研,深化以作业研究为突破口的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家校共育研究,建立起有效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密切家校关系,凝聚家长力量,指导家庭教育,服务家长学生,科学减负才是促进青少年素质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