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法治教育 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护航
咨询热线:400-100-6716
法研堂解读: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和指导方向
来源:法研堂  发布时间:2021-01-13

   近日,教育部宣布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强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分类指导,推动新阶段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教育部决定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

   该委员会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行领导、指导、咨询、示范、培训、研判等。主要任务是统筹协调教育部相关司局,指导推动各地教育部门、各学校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有关决策部署,教育部关于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工作要求,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审议和研究部署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重大事项;组织专家指导组就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展前瞻研究、评价指导、工作研讨、经验总结、问题研判等理论与实践工作。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据了解,《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有的地方和学校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课堂教学效果还需提升,教材内容不够鲜活,教师选配和培养工作存在短板,体制机制有待完善,评价和支持体系有待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思政课建设相对薄弱,各类课程同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有待增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没有完全形成,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思政课建设的氛围不够浓厚。

 

企业微信截图_16105150928073.png 

 

   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调整创新思政课课程体系。高中阶段开设“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初中、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必修课程,可结合校本课程、兴趣班开设思政类选修课程。

 

   统筹推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加强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国家教材委员会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建设,科学制定教材建设规划,注重提升思政课教材的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可读性。

 

   国家统一开设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全部由国家教材委员会组织统编统审统用,在教材中及时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

 

   法研堂作为教育部《健康中国背景下道德与法制教育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积极影响的创新实践研究》子课题组,教育部“十三五”重点课题组全国德法教育示范校实施单位,与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法治与教育研究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以提升全民法治素养为己任,以创新法治教育形式、丰富法治教育内容为目标,整合产学研优势,利用行业经验,专业团队、研发优势助力国家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党政引领法治、校园学习法治、社会践行法治,建立“三位一体”全面普法教育系统。


上一篇如何精准助推党政公众号运营?

下一篇如何利用德法教育资源库解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难题?

  • 在线咨询
  • 电话咨询